概述:叶向高(1559-1627)为我市港头镇后叶村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进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调任皇长子侍班。后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职。他独掌内阁8年,加上后来泰昌、天启间5年,人称“独相十三载”。
叶向高工诗书、精对联,不少“绝对”背后还蕴涵动人故事。本文分三期向读者介绍。
一、叶向高撰题联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叶向高祈梦的故事道教圣地石竹山,有着美丽悠久的“梦文化”历史。在福清民间,叶向高年轻时到石竹山祈梦的故事经久不衰。
相传明万历癸未年初春,叶向高和同学刘镇、方茂学一起到石竹山仙君楼“祈梦”求功名、前途、运势,梦见一五言对联:“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他认为这是功名无望的征兆,大为不快。于是,三人又请了一个老和尚详签。老和尚看了签谱后笑着说:“公子求的是个好签啊。富贵无心想,‘想’字去了‘心’不是‘相’字么?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都不像“成”,这预示公子将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叶向高大喜过望,但又觉得老和尚的话不可信,决定二次祈梦以求印证。
第二次祈梦,叶向高梦见游山时折了一条竹杆做拐杖。上山时,不小心一滑手,竹竿撑着肚子。他醒来后大感不祥,只好再请老和尚圆梦。老和尚建议叶向高到石竹山下一老人处详签。叶向高走到宏路真武殿(今真丰村)时,看见一个老人在耘田,叫道:“老丈,我昨夜得一梦,能否帮我详释。”老人见叶向高如此无礼,便说:“竹竿刺腹,十死九不活。”叶向高听后一惊,觉察自己失礼,马上脱下鞋袜下田向老人道歉。老人见叶向高知错即改,便笑着说:“公子,这可是个吉梦啊。竹竿是驶船的篙,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官大肚量也大。’”叶向高满心欢喜,谢过老人回去了。
另一个说法是,当叶向高和陈公子第二次去祈梦时,两人竟做了相同的梦,梦见一艘船从口中驶入肚子。叶向高去请教老人时,老人说:“你梦见船只驶入肚子,说明你是宰相肚子能撑船。这可是一个好梦哟。”第二次祈到好梦后,两位少年才子欢欣鼓舞,从此相互勉励,共求上进。十余年后,叶向高以礼部尚书召入东阁成为京官,应了戊戌年走运之说,后来官至首辅之位。
数年后陈公子也高中进士第一名,应了“状元之才”的佳话。只因叶向高后来不愿与魏宦同流合污,被魏忠贤排挤出阁。叶向高晚年再登石竹山时,对友人讲述自己祈梦的事,并感慨地做了七律《登石竹岩》:“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侣招。萝径曲穿云外洞,榕门斜接河边桥。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空鹤驭遥。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
万里海天臣子,一堂桑梓弟兄--叶向高题北京市福州会馆燕誉堂废科举之前,全国各地的举人都要到北京来考试。不论是否考中,都有可能在北京任职。这些考生因同乡的关系,有时要聚会议事,因此出现了会馆这个机构。福州在北京原来就有会馆,那是从明代就传下来的。馆中正屋名“燕誉堂”,有一副叶向高撰题的对联“万里海天臣子,一堂桑梓弟兄”。
此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浪迹天涯的家乡游子欢聚一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叶向高把自己在京的家宅一分为二,分为福州会馆与福清会馆,开京官舍宅为家乡会馆的先河。不是十分热爱家乡的人是舍不得这份家业的,而叶向高,这位明万历年间德高望重的一代名相,实实在在地为家乡人做了一件大好事。
寄语往来人,莫为功名抛骨肉伤心丘垄地,得归桑梓即蓬莱满眼蓬蒿游子泪一盂麦饭故乡情--叶向高题北京市福州会馆义园“义园”是旧时收埋无主尸骨的坟园,而福州会馆义园,则专收埋在京亡故的福州人的遗骨。等有机会时,运回家乡以了游子生前夙愿。福州会馆的义园就建在会馆前的空地上。园中曾建有一座乡情味浓厚的“麦饭亭”,前一联即为“麦饭亭”的楹联。这两联,凄婉而贴切地道出了游子浪迹天涯而难归故里、功名未就而埋骨他乡的伤悲与遗恨。正因为叶向高以浓浓的乡情为闽籍旅京游子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家,使得多少乡亲为此而感念他。在福州会馆老馆中院中祀有叶向高夫妇塑像,像高二尺余,叶向高夫人穿霞帔绣鞋,并有侍从两列,男女各一列。历史的风尘湮没了多少辉煌,但叶向高心系福州会馆的佳话却会永远留在福州乡亲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