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定(1133—1186?),字泰之,号龙屿。为永福县(永泰县)一都龙屿村(1958年划归福清县)人。系南宋初年四劾秦桧而名震当世的殿中侍御史黄龟年的再侄孙(即堂侄孙)。黄定我福清历史上一位文状元,擅诗词,有文才。
黄定少年时十分勤学,苦学经史。28岁获得补大学生资格,升入国子监求学。乾道七年(1171年),他从大学考取“预荐”资格。乾道八年会试时,他在皇帝面试策问中,针对金兵压境、南宋偏安江南的危局,大胆建议皇上振作精神,改正过失,纠正“自喜”、“自是”等骄傲毛病,虚心倾听重臣意见。因其言词甚为恳切直爽,深受孝宗皇帝赞赏,被擢为第一名进士(即状元及第)。本年与黄定同榜的福清籍进士还有游士衡、潘元震(乾道五年已中武进士)、刘文礼(字季成,太师刘亮子)等人。
黄定状元及第后,相传被招为驸马,但没有史料依据。因为历史上600多名状元被招为驸马者仅唐宣宗时的郑颢一人。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黄定被擢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升工部员外郎。淳熙十年(1183年)后,黄定任温州、潮州知府。在潮州任上,他关心民间疾苦,尽力铲除弊政、复苏民田,还拨官田为学田,以赡养寒士贫儒,深受潮州人民爱戴。
据记载:“黄定为潮州守,潮南有象为害。定过其地,庵以无象名额,点画中不着人字,由是象远徙,民赖以安。”黄定离任时,百姓给他送“万民伞”,并为他建造了“贤守祠”。此后,黄定从直显谟阁任广东提举,主管广东路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不久,升为国子监祭酒。黄定卒后归葬一都下倪山,墓穴尚在,但破败不堪。
黄定与永泰同邑的萧国梁(乾道二年丙戌科状元)、郑侨(乾道五年己丑科状元)连续三科蝉联状元,闻名天下。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乡人为纪念这三位蝉联状元,在永泰县城关对面的溪山上建造“联奎塔”及“三元祠”,并作诗曰:“相去未逾一百里,七年三度状元来。”古迹至今犹存。
据《黄氏家谱》、《永泰县志》记载:“黄定试礼部时,谒见萧国梁,萧母从帘内窥之,语国梁曰:‘此子亦能到汝地位。’后定果进士第一。时以萧母为知人。”
黄定幼年好学,擅长诗词,很有文才,在政务之余也赋词作曲,著有《凤城词》1卷、《文集》2卷,可惜已佚。以前史料均载,黄定文字仅存《龙屿协济庙记》。近年经过考证,黄定尚有几首诗作流传于世。《全宋词》亦有其《鹧鸪天》词:“闲世文章万选钱,明时平步八花砖。大开紫府瑶池宴,正是橙黄橘绿天。金烛里,玉堂前,翰林原是武夷仙。雍容草罢明堂诏,留取天香馥寿筵。”
现存一都镇的协济庙,座落于龙屿溪上游北岸,建于宋代(1172年),占地1700平方米,极具明、清代古建筑艺术,具有较高考古价值。据传,协济庙原为小庙,是黄定少年时读书的书斋。据《黄氏家谱》记载:黄定少时每每进入庙内,总会瞧见两尊神像起立致敬。黄定的父母不信,将铜钱放在神像膝盖上,当黄定入庙内时,突听“啪哒”一声,铜钱落地,从此父母深信不疑。1172年,黄定状元夺魁荣归故里,路过庙前,忽见两只孔雀在庙宇上空盘旋后飞入殿内。黄定随即入庙内,却不见其踪影。为感念佛像显灵,返京即奏请孝宗皇帝策封“张秀三位太尉”,并建协济庙供奉。如今,在庙中还可见到两厢壁上黄定和黄龟年的彩绘图画。黄定所写的《龙屿协济庙记》载在历朝县志中,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