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于山“辛亥革命纪念馆”中,有两个地方陈列郑忾辰先生的巨幅
照片和孙中山1917年给郑忾辰的长信,旁边的文字介绍道:“郑忾辰(1876-1953)名德元,字忾辰,号慨尘,福清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从此成为孙中山的忠实战友和秘密联络员。曾参加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期间推选为福建省议会议员和全国国会议员。1917年被孙中山任命为海陆军大元帅府特别参议。1925年退隐返乡……”
这位辛亥革命志士,生前低调奉献,不事张扬。但家乡人民记得他。特别是他身上一以贯之的追求民主、维护民生的精神,始终镌刻在后人心中。
(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政府迅速瓦解。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身为孙中山先生秘密联络员的郑忾辰先生风尘仆仆地赶赴南京,应邀参加孙中山召集的一个会议。郑忾辰是真诚相信民主、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人;他认为既然“民国”已经成立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权利就应当得到保障,并体现在方方面面。他来到总统府大门前,势利的卫兵看到他身穿旧长衫,没有一点官相,竟连续三次将他递上的名片扔到地上,就是不给他通报。幸好此时一位相熟的朋友从里面急步赶到大门口,道是孙总统正在办公室里久等,卫兵这才诚惶诚恐地放行,并苦求郑忾辰千万别把这件事情告知孙总统。郑老宽容地一笑置之,心里想的却是:要铲除习惯势力和旧思想并非易事。孙中山先生在会上也一再谈到:革命尚未成功,民主问题必须解决,维护民主是长期之事。在这点上,孙中山和郑忾辰可谓心灵相通,都决定推翻满清后不改初衷,为民主奋斗到底。但是,时局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在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施加重压之下,革命党内部迅速分化,孙中山也因此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登上总统宝座后,逐步暴露出专制面孔,他心中根本没有人民和“民国”,没有“民主”和“民生”。在他的纵容和包庇下,不少省份的旧官僚、军人、政客摇身一变,混进革命阵营,并与革命党内的腐败变质分子相勾结,把持革命政权,成为袁世凯专制复辟的社会基础。专制和反专制的斗争,成为对待“民国”态度的一个分水岭。
1912年2月16日,孙中山宣布辞职。此时郑忾辰已回到福州,并当选福建临时议会议员。对福州,他是不陌生的。福州光复前,他曾在吉祥山顶(俗称铺前顶)办“铺前学堂”,掩护秘密工作的身份,当然也宣传革命。几十年后还有人写文章回忆称:“铺前学堂为福清人郑德元创立,宣传革命甚力”。(参见《福州文史集粹》 P831潘守正 文)可是光复后他痛心地看到,福建一些老同盟会员天真地以为推翻清朝已经万事大吉,准备功成身退;而混迹于革命党人队伍中的旧军人彭寿松自恃光复福建有功,趁机把持大权,把军警特别是同盟会变成私人工具,又挟众兼任福建同盟会会长,接着出任省政务院院长。彭寿松开始排除异己,钳制舆论,践踏民主,中饱私囊,逐步暴露出“借革命以营私”的真面目。当时一些主张民主、反对专制的老同盟会员和革命党人,对此提出批评;郑忾辰也想借助议会这个“立法机构”对彭寿松实行监督。于是,一场重大斗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912年4月20日,辞去代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先生来到福州,先后视察了都督府、政务院、省议会和同盟会机关,并在各界代表组织的欢迎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现在虽已“恢复中华,建立民国”,但这不过是革命事业的开始,要如何巩固民国基础,如何解决民生问题,都必须依靠同志们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革命目的;并提到黄花岗烈士杀身成仁 ,是福建人民的光荣,希望闽人能完成烈士未了之志。参与活动并合影留念的郑忾辰先生听了不禁热血沸腾。可是始终陪同孙中山前后的彭寿松却对此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孙中山离开福州后不久,1912年4月29日这天,彭寿松便派人将敢于发表演说、抨击时政的老同盟会会员蒋筠暗杀于福州玉山涧河墘。此时正主办《民心报》的黄家宸(福清人,辛亥革命志士)怒不可遏,为报纸撰写文章,并配上插图发表,以痛斥彭寿松的罪行,要求维护民主权利。彭寿松怀恨在心,经过策划,于5月22日再派暴徒,跟踪围攻黄家宸于花巷口,连砍数十刀,使其惨死于南营董氏祠前,并割去左耳。这就是震惊八闽的“蒋黄惨案”。
当时不少政要慑于彭寿松的淫威,噤若寒蝉。而时任省议员的郑忾辰先生,却不惧彭寿松的权势凶焰,毅然在议会上提出弹劾彭寿松案。这无异是石破天惊的壮举,又得到林森(时任全国临时议会议长)的支持,影响很大。郑忾辰留学日本时的好友、时任福建省政务院法制局局长的林白水(林獬)先生也予以支持。可是,彭寿松毫无改悔之意。郑忾辰就在福州仓山天安堂的一次集会上再次发表演说,抨击彭寿松的罪行。彭寿松恼羞成怒,公然派爪牙冲进衣锦坊6号省议员宿舍,试图逮捕郑忾辰,郑忾辰在众人的掩护下躲过此劫。彭寿松慑于郑忾辰的崇高威望,不敢再次贸然行动,但派暗探四处监视,伺机下毒手。1912年7月1日,福建省都督府改组、彭寿松任都督府总参议,并被袁世凯任命为警察总监,权力更为集中。此时,老同盟会员苏渺公(苏郁文)还继续在《群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彭寿松的罪行。彭寿松于8月1日公然查封《群报》,逮捕主笔苏渺公入狱,重笞数十大板,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林白水愤而辞去一切职务。郑忾辰先生主张斗争到底,他认为彭寿松占据福建政坛,许多人不敢讲话,不驱彭不能维护民主;但开展驱彭斗争不能局限于于福建一地,必须赴京、沪等地广泛宣传,争取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他探知彭寿松的爪牙密布在省议员宿舍附近,便托人预先雇了数顶小轿,自己随身带了几套衣服,离开宿舍后,每一转弯处都换乘一顶小轿,换一套衣服,终于巧妙地躲过了暗探的监视到了台江。彭的爪牙密布在台江轮渡码头上,对每个船客都进行严密搜查。郑忾辰匿身于渔民的小船里,到轮船离开码头时,才在众人的掩护下,登上开往上海的轮船。到达上海、北京后,郑忾辰四处伸张正义,揭露彭寿松的罪行,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在福州乌石山私第里闭门谢客的林白水也写信给京、沪好友,揭露真相,互相呼应。由于彭寿松倒行逆施,民心丧尽,加上全国舆论的巨大影响,袁世凯不得不派人以镇抚使名义赴闽驱彭,并企图借此机会,以己之心腹代替己为闽人唾弃的彭寿松。彭寿松原想一意孤行,暗中唆使党羽,搜集军火,购买煤油,准备把福州付之一炬,以泄私愤。后迫于各方压力,在大捞一把后离开福州。郑忾辰为了维护民主,穷追不舍,继续以蒋、黄家属的名义,向法院提出控告,法院缺席判处彭寿松死刑;对直接参与谋杀蒋、黄的刽子手,则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后来彭寿松以另案在汉口被捕,执行枪决,大快人心。
(二)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驱彭虽然仅仅是伸张民主正义的一个局部的胜利,但毕竟说明民心不可侮,公道自在人心。当时冰心正在福州读书,她的父亲谢葆璋以及她的舅舅、老同盟会员杨子玉,也都对践踏民主、换汤不换药、借革命以营私的彭寿松十分不满。冰心晚年还在《我的小舅舅》一文中回忆道:“1911年,我们家回到福州的时候,喜舅(杨子玉)已先我们回去了。他一定参与了光复福建之役。……我记得那时父亲闲着没事,就用民歌“墦间祭”的调子,编了好几首讽刺彭寿松的歌子。喜舅来了,就和我们一同唱着玩,他说是出出气!”(参见《冰心全集》7卷 p578)驱彭壮举确实为福州人民出了气。所以80年后的1991年,冰心还对此事念念不忘,并应王凌(郑忾辰先生的外孙)的请求,寄来了“郑慨尘先生纪念馆”的珍贵题词。这段历史往事,确实留给后人无限的启迪!当辛亥革命百年诞辰到来之际,郑忾辰曾外孙婿、旅居美国著名书法家白谦慎教授题写对联:“先祖树千秋楷模,晚辈仰百丈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