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铣,字应伯,化北里(今三山乡)人,北宋著名音乐家,宋“大晟乐”制订人之一。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进士。初授莆田县主簿,接着升庐州知县。宋崇宁元年(公元1022年)徽宗认为国家乐制不协调统一,设置讲议局,招聘音乐人才。刘铣精通音律,应召入京,被委任为讲议检讨官。三年后,晋升为大理寺丞。再过四年,新乐制订成功,赐名“大晟”,置“大晟府”,负责乐制改革。刘铣献上《历代雅乐正革》和《宋制作之音》,对历代雅乐的沿革、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对宋代音律制作提出方案,主张把燕乐与徵调融合起来,创制出“致正中和”的正徵调。这些意见正合徽宗心意,刘铣因而被任命为“大晟府”典乐,不久升鸿胪寺、太常寺少卿,主管朝廷礼乐。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徽宗将“大晟乐”定为国家正统音乐,颁行天下。“大晟乐”是中国音乐家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刘铣除主持制订乐制改革外,还著有《续因革礼》、《钟吕解》等10卷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