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五位宰相
●翁承赞(859-932),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又号"螺江钓翁",着名教育家、诗人。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生于文秀乡光贤里(今新厝镇漆林村)。
唐乾宁三年(896年)登进士第。以第三名选为探花使。翌年,又擢博学宏词科,授职为京兆尹参军。之后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由于翁承赞直言敢谏,深为朝野赞许。唐天复二年(902年),翁承赞看到社会上麻风病沦为乞丐者为甚多,力谏皇上设立"养济院".唐天■元年(904年),以右拾遗身份奉命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五代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年),他又被任命为册礼副使,奉诏回福建,册封王审知为闽王。此后,翁承赞回开封复命,被任命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等职。后来,翁承赞看到朝廷腐败,便辞官返乡。由于他和闽王王审知关系很好,被任命为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后又被封晋国公。翁承赞辅佐王审知发展福建的教育事业,在福州"建四门学"(即高等学府),"以教闽中之秀者".他因此被称为"办学兴闽第一人".唐同光二年(924年),翁承赞辞官隐居建安(今建瓯)。长兴三年(932年)病卒,葬建安新丰里,追谥"忠献".翁承赞着有《谏议集》、《昼锦集》、《宏词前后集》等。
翁承赞生四子:长子翁玄度,荣登进士,官授大理评事郎,死后赐鸿胪少卿;次子翁弘度,官至给事郎中左春坊太子正字;三子翁贞度,官至着作郎;四子翁乾度,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其六子于宋初三次科举先后中士,即"三科六进士",轰动一时。
○陈贵谊(1183-1234),字正甫,海口场前人。生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其父陈宗召官至太师、工部尚书。陈贵谊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17岁时登进士,授瑞州观察推官。嘉定元年(1208年)迁江南东路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累迁太学博士。理宗对陈贵谊很是器重,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起,7月间5次升迁,直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兼同知枢密院事,权同三公。
陈贵谊面对南宋政权江河日下的态势,请求皇帝抗击金兵,因此为朝中权贵所不容。但陈贵谊仍以国家兴亡为重,多屡上书,批评弊政,由此触犯了宰相史弥远。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一批宦官因拥立理宗有功,理宗想对他们外加恩赐。陈贵谊刚升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就力谏理宗不要"滥施恩赏".无奈之下的理宗只好收回成命。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福清县地方官在海口至港口之间设立收税,百姓不堪重负。经陈贵谊力谏下,理宗下旨废止。县内百姓无不感念陈贵谊。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陈贵谊卒于京都临安,享年51岁。赠少保、资政殿大学士,谥"文定".皇帝对他的评价是"文能定天下。"
据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在县城南隅,曾有一座"宏词袭庆坊",是为纪念陈宗召的两个儿子陈贵谊、陈贵谦(历礼部郎中,终江东提刑)继中宏词科建造的。
●黄洽(1122-1200),字德润,福清人(《八闽通志》和2004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状元》,皆把黄洽误列侯官县)。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生,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41岁时以太学生参加礼部考试,取第二名,因天子改元,是科免去殿试,直接赐进士第二名及第(即榜眼"),授观察判官。任满后,拜谒丞相陈俊卿,陈十分赏识他的才干,极力向孝宗推荐,改任京官,授太常丞。此后,他历任秘书郎、右正言、侍御史、御史中丞,直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黄洽忠于职守,关心国事。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质直端重,得大臣体".他任职期间写过大量奏章,有《奏议杂着》85卷。
黄洽为官直言敢谏。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经常召黄洽商榷政事。黄洽的许多意见常得孝宗嘉许和采纳。黄洽洁身自爱,尽忠尽职。孝宗曾誉他为"良金美玉".光宗即位时,也向他征询人事选拔问题。可见两朝皇帝对他都很器重。
黄洽体恤民情,颇得好评。有一年,天下大旱,皇帝欲祭神祈雨。黄洽极力谏止说,只要皇上"专精爱民",自然就会减轻自然灾害的恶果。祭神是无法消除天灾的。黄洽为官多年,两袖清风。那时,曾有人劝人聚财购置房产。他以"先人已有敝庐可庇风雨,哪里有未报答国家而先谋私利的道理"而婉言谢绝。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黄洽去世,终年79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文敏".
●黄祖舜(?-1165),字继道,平南里(今东瀚镇)大壤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宋绍兴初,任衢州教授,后升权刑部侍郎兼侍讲。他向朝廷进上《论语讲义》,徽宗命令国子监版行。因持论不阿权贵,得罪了秦桧,被贬出京。秦桧死后,才召黄祖舜进京。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升同知枢密院事。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迁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是年,黄祖舜因病辞去参知政事和同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次年十二月,为一代廉吏郑侠的《西塘集》作序。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去世,享年71岁。朝廷赠他银青光禄大夫,谥"庄定".黄祖舜一生着作甚丰,除《论语讲义》、《易说》、《国风小雅说》、《礼记说》和《历代史议》外,另有其他文集15卷。
黄祖舜为官清正,刚直不阿,知人善任。宋绍兴初年,他被贬出京,主管南外郭宗院时,秦桧欲诬陷泉州太守赵令衿贪赃枉法,将赵令衿交兴化军知事傅自得审理。傅自得左右为难,拜访黄祖舜。黄祖舜认为办案要重事实。傅自得听了黄祖舜的良言后,不阿权贵,认真审理,秉公而断,为赵令衿剖白冤情。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秦桧的儿子去世时,高宗欲赠其"太傅"衔,黄祖舜犯颜直谏。高宗只得收回成命。
顺便提及,黄祖舜的父亲黄豫于宋哲宗元■三年(1088年)登戊辰科李常宁榜特奏名进士,后不仕。其哥哥黄祖尧(字宗道),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登戊戍科王昂榜进士,赴楚州(今四川巴县)任刑曹。黄家父子"两代三进士"一时传为佳话。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现港头镇后叶村)的一个书香官宦门第。
万历十一年(1583年),25岁的叶向高以殿试考取二甲第十二名,赐进士出身。又以福建考生第一名考取庶吉士第六名,入翰林馆实习。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调回北京升右谕德兼侍讲,翌年召为左春坊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因上琉请罢矿税,撤矿税监,被挤出京,转任南京礼、吏二部侍郎。期间因阁臣沈一贯作梗,致留滞陪都9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四月,沈一贯罢职。第二年,叶向高被推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为臣。由于当时的首辅朱赓、阁臣于慎行已死,次辅李廷机杜门不理事,阁务惟叶向高一人主持,故称"独相".
叶向高主政8年,"有裁断,善处大事".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叶向高连上62疏请求辞职,获准告老回乡,时年56岁。神宗赠叶向高少师兼太子太师。此后家居6年,其间神宗曾想再调叶向高进京任了,均被太监所阻,叶向高遂决心终老林下,其足迹遍及邑中黄檗、灵石等诸胜境和闽中诸禅林宝刹。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光宗召叶向高进京任职。叶向高到京时,光宗归天,熹宗登位,叶向高上疏请辞。天启元年(1621年),叶向高再辞,熹宗不准。叶向高无奈,延至十月下旬到京,任首辅。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专权,叶向高被排挤,又不为东林党人理解,愤而挂冠归里。天启七年(1627年)卒,终年69岁,葬于闽侯县台岭。崇祯初,曾太师,谥"文忠".
叶向高着作甚多,有《纶扉奏草》30卷,《续纶扉奏草》14卷,《官中实录》8卷,《蘧编》20卷,《前纶扉奏草》10卷,《后纶扉奏草》10卷,《苍霞草》20卷,《苍霞余草》14卷,《苍霞诗草》8卷,《说类》60卷,《参补古今大方诗经大全》14卷,《玉塘纲鉴》72卷,《福清县志》4卷,《宫词》4卷,《福庐灵岩志》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