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1136—1185),字学可,号月鱼,福清海口人。曾从学于莆田红泉书院,师从南宋着名学者林光朝三十余年,遂成高弟,后继其讲席,生徒盈门,得与林光朝、陈藻并称城山三先生,又称网山先生。网山者,其家乡的一座山的俗称也。着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玉融志》、《网山诗集》等。《网山集》八卷收入《四库全书》。
南宋着名诗人刘克庄曾为其文集作序。福清渔溪苏田人、曾任枢密院编修官的林希逸淳佑八年知兴化军时把林光朝、林亦之、陈藻的遗文并刻为《三先生集》,此本明代尚存。
月鱼先生有诗送林子方,题为《林子方秘书赴广东提举》。诗云:“乘轺岭外丈人回,奉使天南学士来。万里家声蛮子洞,一门旌节越王台。驿辞濑口初逢菊,界入潮州定折梅。莫怪襄阳负韩约,芸香又好赐环催。”
林子方,莆田人,曾任直阁秘书。南宋着名诗人杨万里在杭州时曾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此诗收入当代小学课本,中国人耳熟能详。其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名句。月鱼先生在送给林子方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宋代宗室赵汝愚和曾任秘书阁修撰的南宋着名思想家、江西婺源人朱熹是好友。一次,赵汝愚饯别朱熹,林亦之作陪。席上林亦之作七律二首,题为《同安府赵子直饯朱晦庵于怀安二首得“重”字》。其一云:“祖帐寒梅白未空,已看新叶绿重重。八州斧钺送行客,十里旌旗绕暮峰。北斗独高韩吏部,南州争慕郭林宗。一时宾主俱豪杰,敢道招要到野农。”其二云:“虎夷长想蕙兰踪,螺渚幸修桑梓恭。诗道本情天下颂,学传正统世儒宗。三山过客日无数,四海闻人此一逢。官烛行行送归路,半村无月海云重。”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江西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早年有大志,擢进士第一,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1191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就。帅闽时曾在鼓山留下诗刻,其中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名句。他在当时的宗室中应为少有的颇具才华的人物,与朱熹、林亦之友善。诗题中的朱晦庵即朱熹。林亦之成为高官赵汝愚的好友,前程本无可限量,可惜英年早逝。淳熙十二年,赵汝愚正要援引他,他却不幸去世了,令后人颇为惋惜。
在这两首诗中,林亦之表露出少有的豪情。“一时宾主俱豪杰”,“四海闻人此一逢”,从这里读者不难看出这次聚会对林亦之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林亦之自然心知肚明,所以诗中才有“已看新叶绿重重”这种欣喜的句子,作者显然踌躇满志。
林亦之曾与友人游览江西南昌滕王阁,留下一首七言律诗,题为《滕王阁怀古奉呈抚州别驾兼简户曹》。诗云:“城连帝子阁西头,水绕南昌故郡流。山短天长鸥鹭小,夜深云净月星浮。澹台墓暗竹根古,孺子亭荒荷叶秋。漠漠沧江无了日,哦诗莫苦替人愁。”作者在江南漂泊数年,足迹遍及南方数省,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未得重用,难以显达。当时,面对滔滔北去的赣江,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古墓荒亭,老竹残荷,是作者刻意描绘的一幅凄凉冷落野烟苍茫黄叶飘零衰草连天关山迢遥的画面,是作者苍凉幽邃的独特目光捕捉到的一个特定的场景,诗中流露出孤寂落寞的羁旅情怀,令人不忍卒读。
林亦之是南宋着名理学家,他留下的诗作不多,从中却也可以见其功力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