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郑忾辰诞生140周年。一个人的历史(客观“历史”)是自己写的。后人对他的了解、认识和记载(文字“历史”),则经过时间和实践的不断检验而不断深化。坏人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好人的闪光点则成为文明传承的薪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好人即使一段时间被淡忘,但历史和人民最后总会作出公正裁决。
福清人民为郑忾辰“落实政策”
郑忾辰(1876.11.6-1953.3.3),原名德元,号慨尘,福建福清人。他于1905年在日本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一生追随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历任福建省参议员、全国国会议员、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等。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郑忾辰回家乡兴学育才,造福桑梓。新中国成立后,郑忾辰担任第一届福清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1953年, 郑忾辰因病逝世。后来,世事变迁,他的姓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王凌是郑忾辰外孙。1989年,时任中共宁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宁德地区文联主席的他,应邀回福清参加撤县建市纪念活动。参观县史展览馆时,他看到所列福清近代名人仅2位,其一是郑忾辰,评价是:“郑忾辰,辛亥革命先辈,一生追随孙中山,反对蒋介石,拥护共产党。”王凌遍寻亲戚,打听是什么人出来为历史上的外祖父“落实政策”;答案是没哪位亲戚刻意做这事。可见,家乡人民还记得郑忾辰--即使当时关于他的历史资料已少得可怜。王凌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觉得自己有愧于作为郑忾辰的外孙。于是利用短暂的出差时间,在故乡夜以继日搜寻、记录、核对材料,经整理,终于在不久后写成一篇长文《怀念辛亥革命先辈、我的外祖父郑忾辰》。当时对材料的筛选很严格,仅限于郑忾辰跟随孙中山参与民主革命和在家乡办教育两个方面。文章送到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受到领导和编辑重视,很快被安排在1990年《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以头篇位置刊出。也许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作如此详细的披露吧,影响还不小,海外报刊纷纷转载。王凌还将俞奋初口述、郑仲俊笔录、陈云官校阅的《忆辛亥革命先辈郑忾辰公》一文推荐给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后刊登在《福建文史资料》1991年27期(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专辑)上。不久,《福清市志》在修订出版时,便根据以上素材大大扩充了该书“人物传”中“郑忾辰传”的篇幅。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着名作家冰心为王凌寄来“郑慨尘先生纪念馆”的珍贵题字;时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序,省政协副主席、与郑忾辰有过多年交往的陈仰曾,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任福清县县长兼福清一中第一任校长李毅,省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王浩,也陆续寄来题词;书画名家郑乃珖、李硕卿、朱棠溪、潘主兰、丁仃、义乌高清、陈奋武、赵玉林、丁黎等,也都寄来墨宝。他们的热情支持,使我们觉得自己确实在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为了人民和历史,而不是为郑忾辰个人或他的后裔。
福清一中校友献建慨尘亭
1995年,郑忾辰创办的福清一中迎来了70周年校庆,历届同学纷纷以行动表示自己对母校的心意。这一年王凌已调到福建省新闻出版局。他和福清一中62届校友郭成土、郭乐秋等商量,拟筹资10万元献建“慨尘亭”.校友、香港企业家林学甫、魏可英带头慷慨解囊。大家请着名书法家义乌高清题写了“慨尘亭”匾额和对联:“学,甫有成就;可,英才勃发。”这幅以投资者名字敷演而成的对联,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作出成就;一个国家、民族只有办好教育,才能达到人才辈出、兴旺发达的目的。福清一中的领导也十分支持,在1995年11月举行了“慨尘亭”落成的隆重庆典。冰心等名人为郑忾辰的题字题词及书法作品首次在庆典上展出。时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诗筠到会发表了精彩演讲,他说:“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参加一次推进社会进步的变革,是十分幸运的;郑慨尘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追随孙中山,毕生致力于民众革命,是永载青史的。一个人,在一生中能为家乡,为百姓做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是十分幸运的;郑慨尘先生也是这样的人,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办福清一中,创建慨尘楼,家乡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我们要弘扬郑慨尘先生兴学育才、造福桑梓的精神,把福清一中办成中华名校,把福清市建设成文明的侨乡,让更多的‘福清哥’展现出过人的才华。”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慨尘亭”落成作了广泛报道,影响远远超出福清市和教育界。《福建文博》、《福建画报》、《福建乡土》、《海峡》等杂志都作了系统介绍,《福州历史人物》、《福州市志》也先后把郑忾辰列入“人物传”推出。1998年《福建文博》第二期推出《福清文物》专号,发表了介绍郑忾辰的长文以及一些珍贵照片,如孙中山1912年视察福州及1917年在广州任大元帅时的合影,都有郑忾辰参加。《福清市志》在“福清历史沿革”中,收有郑忾辰任福清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的原始记录。
(陈泽山: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原主任 王凌: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