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福建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姚少青
福清哥历来敢闯敢拼,在世界各地都有福清哥的身影。姚少青也是闯天下的福清哥中的一员。
出生于1968年的姚少青是福清江阴镇渚头村人。1989年,从福清市卫生职业中专学校毕业后,他成为江阴镇卫生院的“赤脚医生”。之后他只身闯荡日本6年,1995年回国后,从事鳗鱼养殖和办编织袋厂,“整天忙得团团转却收益甚微”。2000年,他再度出国淘金,在俄罗斯莫斯科做了3年的服装批发生意后转道非洲发展。他先后在非洲喀麦隆、坦桑尼亚成立了多家进出口贸易公司、鞋业有限公司、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经营EVA和PVC材质的各种中高档鞋。2012年以来,他在坦桑尼亚成立超越投资公司工业园区,建设1万多平方米厂房,并开始涉足生产生活用纸(卫生纸)及文化用纸行业。由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俗的业绩,2013年被推选为坦桑尼亚福建同乡会常务副会长。
出国的钱都是借的 提起自己的出国史,姚少青对所走过的艰辛路程记忆犹新。
姚少青说,当年第一次出国到日本,非常辛苦。 那时,在语言学校的通学率必须达到96%以上才能获得签证,为此,他每天必须上学读书4个小时,打工10个小时。为了节省血汗钱,他与3个同乡蜗居在只有7平方米的“阿坝多”里。白天,大家都卷起铺盖,晚上则放下床铺睡觉,那种拥挤场面只有从农村贫困家庭出来的人才能承受。“我是穷怕了的!出国的钱都是借的,除了还债,还要养家糊口,不省吃俭用,在那么发达的国家里是不会剩钱的!”
姚少青说,没想到自己的一生都在学语言,在日本学日语,到俄罗斯学俄语,到喀麦隆学法语,到坦桑尼亚又得学斯瓦西里语和英语。经过多年的历练,现在的他已初通多种语言。
刚到喀麦隆时,由于语言不通,他走了很多弯路。那时,他出门办事全靠一本《中喀会话小词书》,最难的是去饭店吃饭,他只能靠手来比划,或点其他餐桌上别人吃的菜。当然,最大的苦头是经营的贸易生意亏损了上百万元人民币。因为喀麦隆的关税是按箱计算的,一箱30万元。而他却一无所知。缴了昂贵的学费后,姚少青终于摸索出一条经验教训:有时阅历与观察本身比知识更重要。这为他日后“只身闯天下”积攒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谁到非洲发展我都愿帮忙” 在非洲,坦桑尼亚是一个治安稳定、政治稳定的国家,也是非洲与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因而,他想到了去坦桑尼亚发展。
初到坦桑尼亚,姚少青先是租赁厂房,后在距离首都达累斯萨拉姆30公里的地方买下了300亩土地建工业园区。5年里,他兴建了属于自己的鞋业和造纸业工厂,还利用园区招商引资,把建好的厂房出租给到坦桑尼亚创业的福清同乡,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水电。有一个同乡入驻园区3年了,因事业受挫,水费、电费至今仍分文未缴。姚少青并不催缴,坦言:“谁愿意到非洲发展,我都愿意帮他的忙。”
2014年以来,姚少青斥资近亿元创办纸厂,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已投产,日生产纸巾、餐巾纸20吨,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计划日生产包装纸30吨。
准许工人预支工资 青少年时代的贫穷经历,使得姚少青成为一位颇具爱心的人。在喀麦隆、坦桑尼亚,他不知帮助过多少贫穷的人。
在坦桑尼亚,有一天,姚少青看到正在工厂里上班的当地工人晕倒过去,他赶忙叫来医生。医生问诊后告诉姚少青,那个工人只是饿晕了。这让姚少青非常惊讶。随后,他了解到有很多当地百姓每天都在等米下锅。按照坦桑尼亚的习俗,上班族都是每个月结算一次工资,这对“等米下锅”的贫苦百姓来说是非常难熬的。于是,姚少青采取了“两周结算一次工资”的方式,并允许工人预支甚至透支工资,还进一步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这让当地政府和工人们都感念他的慈悲心肠。“他们不是感恩我,而是在感恩中国!”姚少青说。不仅如此,姚少青还十分重视中国与坦桑尼亚之间的民间友好往来,经常资助当地政府改善环境。他买工业园土地,捐助2万美金给当地莫哥浪嘎村委建足球场围墙、增添办公设施等。2014年,他还捐款200万限令(坦桑尼亚币)在莫哥浪嘎建设“北京希望小学”。姚少青的慈善行为多次受到了坦桑尼亚中国大使馆的表扬。
从2000年以来,姚少青每年都会回故乡走走看看,考察投资项目,捐助公益事业,其中一笔是2010年捐款1万美元建家乡老年人幸福会。因为他有一个最大的夙愿,那就是能在家乡办实体企业,为家乡作贡献。(陈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