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下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12年10月,该校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金庄西。由学校本部、分校、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组成,占地约3000亩。保定军校属于民国陆军部军学司,下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个专科。各专科下设学生连。教学中采用日本、德国式的训练方法,教育训练极为严格。到1923年8月停办,历时11年,共开办九期,培养了各类军事人才6574人,其中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1849人。在这里毕业的军官生中,后来成为国共两党中著名军事将领和军政要人。如第一期的蒋光鼐、陈铭枢、唐生智、季方、苏炳文、李品仙;第二期陶峙岳、刘文辉、刘峙、熊式辉;第三期张治中、白崇禧、黄绍竑、刘建绪、吴石、张贞、何键;第四期的陶钧、朱怀冰;第五期的傅作义、钱大钧;第六期的叶挺、邓演达、黄琪翔、顾祝同、薛岳;第七期黄维纲、陈长捷;第八期陈诚、周至柔;第九期何基沣、张克侠等。无论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的初期,都有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参与,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和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中国近代军事科技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近代一所规模最大的正规化军事院校。
正因为保定军校是我国近代一所规模最大的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引起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关部门拨出经费,重建保定军校纪念馆,收集军政人员文物资料,撰写研究文章,整理人物事迹,出版研究书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立保定军校亲属联谊会等活动。因为我伯父林启东(保定军校名林哲)号道南,是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生。1995年,我应保定军校亲属联谊会邀请,到保定参观军校旧址和文物展馆并捐送我伯父相片、手稿等文物资料,同时吸收我为保定军校亲属联谊会理事。这样便有了开展联谊活动的平台。保定军校亲属联谊会先后赠送给我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文史资料,《保定军事学堂纪实》,《保定军校史研究》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将军录》等书籍刊物。使我进一步了解保定军校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在河北省政协和保定市政协合编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书中查出保定军校有七位福清籍军官生,其中毕业第三期有四人,他们是林振坤、林哲、林忠(步兵科)、何振纲(辎重科)。毕业第七期有三位,他们是刘尧宸、郭振忠、刘家驹(骑兵科)。
从2007年出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将军录》一书查出,这七位军官生中有五位授将军军衔,其中林哲、林忠、何振纲、刘家驹为陆军少将,刘尧宸为陆军中将。现将他们(已知)资料整理介绍如下:
林哲,字道南(号启东),1894年4月出生于福建福清县渔溪镇苏田村。1907年至1910年就读福州陆军小学堂,1909年由教员黄岳申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开赴上海训练,后召南京入伍生队入伍(当时南京留守黄兴总队队长沈靖),后升南京第四陆军中学。1911年10月在南京参加辛亥革命。
1912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4年春预备学习期满后在北京北苑陆军第十师入伍(师长卢永祥),1914年8月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四连,1916年8月毕业。后回闽见习,由时任福建省主席方声涛介绍到广东征闽靖国军总指挥部第四师任上尉参谋、营长、团长等职。1922年任福建陆军第八旅旅部副官主任。1924年任福建靖国军第一少校参谋,1926年10月在广东参加北伐,时任北伐东路军第三纵队前敌指挥部副团长,旅参谋长等职。1927年1月随部队从福建开进浙江,3月12日进占上海,时任国民革命军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副处长。1933年4月任师参谋长,1935年5月9日在南京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沪参加淞沪抗日战争。根据《保定军校史研究》一书记述。林启东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参加三次长沙抗日会战,为当时我军14位指挥将领之一(薛岳、陈铭枢、罗卓英、黄琪翔、林启东、吴逸志、施伯衡、王缵绪、傅仲芳、彭位仁、王邦述、张一能、刘赝古、夏首勋)。1944年4月参加豫、湘、桂抗日战役,为当时我军20位指挥将领之一(陈铭枢、黄琪翔、董英斌、何柱国、安俊才、刘茂恩、徐梁、田泽民、贺粹之、李兴中、韩锡侯、胡伯翰、彭位仁、何基沣、张克侠、施中诚、夏威、邓龙光、林启东、李士林)。1946年7月退役。
1956年应邀出席政协福清县第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历任政协福清县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1962年应聘政协福建省文史委员会参议兼特约撰稿员。
林忠,字秉直,1892年生于福建福清,早年就读福州陆军小学堂,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武装起义。1914年8月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三连学习,1916年8月毕业。
毕业后遣回闽侯差,先后在征闽靖国军李厚基部任连长、营长、军士教导队教官等职。1920年4月16日任福建海军陆战队第一支队支队长。1926年10月参加北伐战争,任福建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旅长。1927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旅旅长兼福建省海防司令部司令。1930年任国民政府海军部军训处副处长、作战处副处长,海军部作战厅顾问,高级参议等职。1935年5月9日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何振纲,字纪庭,1894年出生于福建福清县龙田街十八湾。1914年8月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辎重兵科一连学习,1916年8月毕业,1947年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刘家驹,字伯五,1895年出生于福建福清县城内云步山,早年就读福州陆军小学堂,南京第四陆军中学,1919年11月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三连,毕业后回福建,在闽军李厚基部任骑兵连长、骑兵支队长。1920年3月任李部警备团参谋,军务处科长,参谋处副处长等职。1926年10月参加北伐战争,时任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军械处副官长,副处长。1927年1月随部队从福建进攻浙江,上海,江苏,南京,安徽等省、市。1928年8月20日任江苏省南通市防卫司令部军事处副处长。1930年4月任扬州城防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1947年11月18日授予陆军少将。1948年10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刘尧宸,字俊辉,1894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早年就读福州培元书院,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武装起义,占领清朝机关,后升入福州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第一预备学校。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三连。
军校毕业后回闽见习,在闽军李厚基部任骑兵连连长,骑兵队长。之后任福建省主席方声涛部上尉副官,1920年任粤军十六团团副,随军讨伐陆荣廷。1922年孙中山发动北伐,时任卫队团参谋长,曾两次参加讨伐陈炯明血战潮州十日。1923年冬入闽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1925年春,讨伐刘(震寰)、杨(希闽)叛军,第四团为主力部队,同年10月13日围攻惠州城时,不幸中弹牺牲。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主祭。1925年冬,广州革命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
襄樊 林民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