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安(左三)参加第四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
何文安(左前二)参加第四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
翩翩起舞的蝴蝶,人们赞扬她的美丽,然而又有谁能体味到她破茧化碟的艰辛与痛苦呢?和大多数勤劳吃苦、拼搏争先的福清哥一样,80年代中期,年过而立之年的何文安,跟随福清同乡闯荡关东,为了他追逐的人生理想,抛妻别子,背井离乡。
在经历了商业排挤、创业塌方以及人生的种种变故后,何文安已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木匠“破茧化碟”“ 脱胎换骨般涅磐”成为一个集建筑、房地产开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家具生产、种植业、养殖业、国际贸易、旅游业等10多个行业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大亨。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见证了他的荣耀,2004年11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在这里给这位中国来客颁发“胸章纪念奖”,这是对何文安在俄罗斯建筑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在莫斯科国际慈善公园广场的功勋石碑上,俄文镌刻着“何文安”的名字,这是俄罗斯政府给他的最高荣誉,也是亚洲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名流。
11月20日,得知何文安先生回到家乡,记者慕名采访了他。经过记者的追问,搁浅在他记忆深处的人生种种经历,便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怀揣梦想只身闯关东 1957年,何文安出生于福清县江境镇,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三。父亲年轻时闯过南洋,母亲又擅于持家。何文安青少年时期,虽然处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但是他并没有吃多少苦。
何文安的爷爷、父亲和叔叔都是木匠,家传的技艺在江境镇颇有名气。在何文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给乡邻们做家具,家庭的熏陶,使何文安从小就耳濡沫染。他显露出极强的美术天分,经常拿着木工彩绘笔到处涂涂画画,有时趁家里人不注意,他还会拿起木工刨子,刨制一只木枪,或一把木剑。在他上小学时,甚至练出了一手令同学羡慕的绝活,只要谁家的家具让他看几眼,他就能用家里的工具倒腾出一件一模一样、甚至款式还要更好的东西出来。等他到了十六七岁时,虽然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雕刻绘画造诣在乡里已经小有名气了。
1985年,福清还是一个有名的贫困地瓜大县,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到这片燥热的土地上。父亲年轻时闯过南洋,思想比较开明。有一天,父亲对何文安说,“树挪死,人挪活,不如,你出去闯闯吧,人总得有个奔头……”“出去闯闯,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占据了何文安青年时期的梦想。然而,这时的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何文安担心他出门后,繁重的担子全压在妻子身上。父亲的这句话“激活”了他的梦想。
去哪儿闯呢?当时,有一大批江境、龙田、江阴镇的同乡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一带靠做手艺谋生。这一年春天,何文安也踏上了去黑河的路,成为“北漂”族中的一员,与别人不同的是,何文安心中揣着一个“干一番大事业”的梦想,但究竟干什么,干多大,当时,他心中还没个数。
当时的黑河市,经济也不发达。他刚到黑河的那阵子,揽不着什么活儿,只好坐在家中,等着同乡接下一些零碎的装修项目后,分他一杯“羹”。这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黑河市物价局的一位科长侯乃生家里需要做三套家具,好几个人去试工了,他都很不满意,最后,老乡向侯乃生推荐了何文安。
何文安看了图纸说,“这个样式不好看,我给你做成另外一种款式的吧”。说着,他拿起笔画了起来,10多分钟后,一幅新式家具图纸呈现在侯乃生面前。庄重典雅、古朴大方还不失新潮,看了图纸后,侯乃生满意地说,“就你了,让这种款式做吧!”于是,何文安接下了这个活儿。
没多久,就是春节。可这时侯乃生的家具刚做了一套。当时,负责工程队的同乡定下一个规矩,所有的人都得回福清老家过年。何文安知道,这是队长怕他留在黑河趁春节抢了工程队的“饭碗”。何文安回到家乡,但他还惦记着侯乃生的另外两套家具。他冥思苦想,终于,他找了一些梌木、榫木,要把这做成三套与侯乃生家具相匹配的茶几,他将茶几的四条腿精心雕刻成虎爪,传统的工艺在他手里又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
转眼一个春节过去了,何文安没来得及半天的休息,将做好的茶几分装到几个包里,邮寄到黑河。1996年正月初五,他又急匆匆地踏上了去黑河的路。刚下火车,他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侯乃生家里,做起了家具。20多天过去了,另外两套家具也做成了,侯乃生看到这几套新颖别致而又古朴典雅的家具,高兴地笑得合不拢嘴。就在这时,何文安邮寄上去的茶几也到了,他赶紧取出来,组装成一个个茶几。侯乃生在一旁悄悄地观察着,这个师傅不用铁钉,几个木楔子就能将一个个家具组装好,侯乃生被何文安勤劳踏实的精神和精良的工艺技术折服了。
北方人的豪爽与仗义,使得侯乃生与何文安成了莫逆之交。从此,侯乃生见人就“推销”何文安,侯乃生是黑河本地人,又在物价局机关担任科长多年,人面很广。有了侯乃生的帮助,何文安渐渐多了一些活计。
没过多久,侯乃生找到何文安,“如果你技术力量行的话,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大型工程。”原来,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要建办公楼,侯乃生就推荐何文安的工程队去接这项工程。当时他的工程队没有承包资质,经过协商,何文安把工程队挂靠在黑河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作为二建的下属单位来承接这项工程。
正当何文安全身心地钻研大楼建设,大楼主体刚建到一层时,6月的一天,黑河工程质检站突然来人,没有任何检测材料,就信口雌黄。“你们做得工程不合格,责令你们立即离开黑河。”更为气愤地是,建设局还把“何文安”记录进了黑名单,这意味着他今后也不能在黑河承揽工程了。
这是哪家的王法?何文安很气愤,可他也无能为力。更让何文安不能接受的是,“指使”质检站去查封他的工程的不是别人,正是与他一道北上的福清老家的兄弟们。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何文安的身心不堪重负,他的施工队也不得不解散,工人们都逼着他要工钱,他已无法支付,只好东躲西藏。
一天,邮局送来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父病危,速归。”何文安知道,这是一些工人回到福清老家,上门讨债去了。父亲是过度地忧虑,急火攻心病倒了。然而,何文安这时已欠下30多万元的债呀,就算他变卖了全部的家产也是辈水车薪啊。
这是何文安一生中最阴霾的一段日子,没有经济收入,他经常靠一个馒头加上一杯水填满肚子。没有地方住,他找到一个承包卫校的同乡,以在同乡的工程队做工为条件一个人住进了卫校食堂。北方的冬天,寒气袭人,在这近300平方的食堂里,何文安找到一块木板,垫在地上,一床背子裹着和衣而眠,每天早上起来,棉被上落上一层厚厚的霜。有时候,他想在邮电大厅里躺在椅子上歇一会,又被营业员撵走,他成了流浪汉。
一天夜里,他的胸口像千万条钢针扎着一样到刺痛,这让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没过几天,邮局送来了第二份电报,“父亲病逝”。手拿着电报,何文安目光呆滞,他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来。何文安太想回家乡了,然而这时的他,不能也无法回来,他知道,一回到家乡,亲友们就会阻挠着他再也出不来了,那30万的债可怎么还啊,更何况,这时的他,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啊!
做木活需要体力,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拖着虚弱的身体,咬着牙去搭架棚,刨制家具。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可1987年的春节,对于何文安来说,显得特别凄冷。“有钱还钱,没钱交言”,何文安一家一家的上门,向每一位债主请求宽限一段时间,他说:只要我还活着,欠你们的债我就一定会还上。何文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刚到家的那个下午,就跑到父亲的坟头,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孩子扑进母亲怀里一样,“纵情”地号淘大哭,何文安动情地说,我欠父亲的太多,父亲的病逝成为我一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如果可以,我愿意用尽我全部的财富去“赎回”他的生命。说到这儿,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花,记者不忍再继续追问下去,连忙岔开了话题。
二只土鸡换一个工程 过完年,为了还债,何文安不得不赶紧到黑河去打工。得知何文安境况,老朋友侯乃生四处打听到他的下落,还帮助他在黑河三道壑洛木材加工厂联系了木工活,使他生存下来,逐渐地站稳了脚跟,收入也在逐步地增多,他开始偿还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并且第一次给家里寄了一些生活费,这对妻儿还说,不亚于雪中送炭。
何文安始终想做大事业,在黑河三道壑洛木材加工厂工作只是权宜之计。做完工后,他就到侯乃生及黑河市第二建筑公司索经理、杨经理家串门。东北人豪爽好客,几个人围坐在坑上,一边喝酒一边拉呱。不一会儿,何文安不作声响,起身出门,几多分钟后,他提着两只土(烧)鸡回来了,这让杨经理看在心里,记在心上。这两只鸡花了他近40多元钱,这在当时对何文安这个吃上上餐没下餐的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10多年后,杨经理,这位何文安人生中的挚友回忆起当初,杨经理问何文安,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那么肯帮你吗?杨经理说,就是因为那晚他买得那两只烧土鸡,何文安当然不会知道。杨经理说,侯乃生向他推荐何文安时,这个勤劳踏实的福清小伙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直在默默地观察着他。当晚,何文安买回两只烧土鸡,杨经理认为何文安是一个很仗义的人,是一个可以深交的朋友。
在杨经理的帮助下,他又组建起了一个工程队,挂靠在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杨经理在黑河从事建筑工程工作几十年,人面甚广,有时,二建的做不完的工程,或者二建承建的工程,他就推荐何文安去负责具体施工。当时钢筋分为平价和议价,平价每吨800元,议价每吨2200元,而且市场上还很难买到。半年后,何文安承接了一个二建在建项目的施工,没有钢筋,何文安找到了杨经理,而这时,第二建筑公司正好接到划拔的几十吨钢筋,作为二建的下属工程队,何文安拿到了二建划拔的部分平价钢筋。工程结束,赚了多少钱,何文安已记不清了,但他清楚地记得,除了还清所有债务,还剩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款,这就是何文安到黑河挖得的第一桶金。
万国商埠的中国来客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充斥着创业者的梦想,位于苏联边陲的布拉布拉戈维申斯市,聚集了中、德、日、美、法、朝等国家的客商,被称为万国商埠。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寻梦者,跨过黑龙江,聚集于此,何文安就是其中之一。
1989年,技术日臻成熟、地位逐渐稳固的何文安在黑河站稳了脚。这一年春天,黑河市边贸公司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政府签约,组织中方人员到布市从事建筑工程业务。何文安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认为,布市是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但居民居住条件差别太大,有许多居民长年住木房,有的木房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已成危房,需要更新换代,在这里创业大有可为。布市地方政府资金短缺,需要外来建筑开发公司来补充建设,可以说布市的建筑市场潜力很大。何文安决定去冒险,去布市搞房地产,纵然此时,他对布市知之甚少。
1989年5月3日,何文安第一个带头“吃螃蟹”,率领150名建筑工程人员首先进入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可布市的工并非那么好打,冬季长、施工期短,全年有一半时间休息。这种气候条件对房屋的保温性能要求极其严格,甚至有些苛刻,“仅墙体厚度就要比哈尔滨市增加30%,所有的设计、材料、施工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办法是不行的。” 不过,这对于何文安来说,机会也在其中。何文安靠着福清人吃苦耐劳,敢拼敢赢得精神,与时间赛跑,别人一栋楼需要四五年才能建好,何文安一年就盖完了。从1989年至2000,他每天凌晨五点多钟得早早起床,驱车陆续赶往9个甚至更多工地检查、处理有关问题,直到工作到晚上,趁着吃饭的30多分钟稍微休息一下,晚上还得画图纸,画好后,往往又到凌晨1点多钟,叫醒翻译后,他又匆匆去睡觉。何文安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有种说不出的酸楚。
公司到布市一年就完成了布尔汗洛夫卡河堤岸、人工湖等10多个项目和友谊宾馆的室内装修等工程。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的经济大幅度下滑。俄罗斯经济也从公有制转入私有制,何文安的工程队受到极大影响。他的工程队与俄个体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完工后他们要钱没钱,要货没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建筑工程队都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不少队伍撤回了国……
1992年的一天,和其他的队伍一样,何文安拉着工程队准备回国,可当他一只脚即将要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他又改变了主意,撤回了布市。当时,中国的农民“倒爷”们专挑劣质服装,运到俄罗斯去卖,在边境站,堆积如山的中国货成为了“垃圾”的代名词。一边,几个俄国边警正用警棍驱赶着这些同胞,而在另一侧,俄国边警则让出一条道,热情地欢迎美国、日本商人的到来。这让何文安感到揪心的痛,他知道,正是那些农民兄弟们,没有质量意识,专挑便宜的次品倒卖到俄国,使俄国人将中国人、中国货定格为“次品”。何文安欲走还留,他要树立中国人、中国货的品牌,架立起中俄友谊的桥梁。
折回去的何文安,把工程的质量看得比生命还重,因为他想他所做的工程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13亿中国人的脸面。1992年末,何文安注册了自己的公司,1993年就开始实质性运作了。1995年11月,“华富商业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在俄罗斯布市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何文安拓展俄罗斯建筑业市场迈出关键的一步。”有报道如此评价。接下来发生的、被众多媒体演绎的“沼泽地建高楼奇迹”事件为这“关键的一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注解。
华富成立之后承接的第一个项目是在布市郊区一片沼泽地里建一栋大型住宅楼。1996年春季动建,7月份全面进入地面施工,10月份即竣工,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对于这件布市市民想都不敢想的建筑工程,俄罗斯媒体不惜溢美之辞,多家新闻媒体在标题中都不约而同用“建筑奇迹”来表达对华富的敬意。
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有时甚至要做亏本买卖,何文安回忆说,当时,“我们所做的十个工程中,有三四个工程不赚钱,有的还赔钱。这些赔钱工程并非由于投资失误,恰恰相反,这都是我自愿的,公司的形象很重要。”
最让何文安难忘的“赔钱事件”发生在1998年,当时,卢布贬值。华富公司在与28家俄罗斯建筑企业公平竞争后,中标承建布市黄金地段的一幢9层综合大楼。该楼集百套高档住宅和多功能服务于一体,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投资数千万人民币。但开工不久,遭遇卢布大幅贬值,这意味着何文安建筑该项目要损失2千多万元人民币。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何文安处之泰然。他决定信守承诺,确保工程正常进行,终于如期竣工交付使用。何文安虽然经济收入受到重大影响,但他的信誉度却大大提高。华富公司因此声名大振,布市居民由衷地敬佩和欣赏,莫斯科的新闻媒体也对此作多篇专题报道。
建筑谱写友谊的华章 世界文坛大师歌德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而用这特别的音乐唱响中俄友谊之歌的正是何文安。“在整个布市,每个人都有一只脚是踩在华富集团的建筑上面。”有人曾如此评价华富十多年来的工程量。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华富集团在俄罗斯的建筑面积达百万平方米。占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当年建筑市场一半的份额。
华富集团越做越大,资产已达几十亿。何文安却认为,钱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我的愿望是中俄能够世代友好。我们在俄罗斯搞建筑,给俄罗斯人民创造一个舒适美丽的环境,为中俄友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年的坚守与创新,成就了何文安在俄罗斯的一番伟业,这是他当初走出家门时没曾料到的。何文安被俄罗斯阿州和布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的殊荣;经俄联邦建设部推荐,何文安在瑞士的苏黎世被欧洲建筑联合会授予国际“金锭奖”,在莫斯科被授予“推动住宅建设”奖章、俄罗斯“年度慈善人物”等诸多荣誉。
在布市,俄罗斯人亲切地称他为儿子,这是有一个典故的。在旧城改造时,有些二战中的残疾老红军,没钱买房子,当何文安知道这个消息后就送房子给他们住,很多俄罗斯老人见到何,在远处就张开双臂,拥抱迎接,用“我的儿子”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何文安说,在国外,我代表的是中国企业家的形象,我要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中国人的友好,我要用我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身边的俄罗斯人,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中国人的友好,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五十年,甚至走到生命的尽头,何文安坚定的地相信,只要努力,中俄友谊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
他心里永远装着家乡 和千百万福清哥一样,何文安不管身处何方,不管事业做多大,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就是他们日思夜念,魂牵梦绕家乡。而这个“千年古邑、邹鲁海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勤劳奋进、拼搏争先的可爱的孩子们而享誉世界。
何文安心里始终装着家乡,因此,当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陈大强书记、福清市陈伙金市长组织代表团赴俄对福州江阴码头进行招商时,作为福清市政协委员的何文安毫不犹豫,带领华富集团积极承担了的建设任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当记者问起他捐资修路的事儿时,何文安摆了摆手说,由于生存的压力,以前很少回到家乡,为家乡做得事太少,不值一提。现在,企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他期待着能以江阴港6、7号码头建设为契机,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来源:《福清侨乡报》2009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