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望着今冬第一场雨,林坤云平静地说,2006年再开5—6家宾馆,然后挥师北京,以及各大省会城市。林坤云在汉已打拼了10年,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计划。
一笔单子跑了30多次
32岁那年生日,林坤云做出一生最为关键的决定:离开福清,外出创业。此前,他的经历极为简单———福清苗木销售商、留学日本2年。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一个场景的出现:1995年9月17日,林坤云带着爱人、弟弟出现在武汉街头。“武汉在最中心,摊开地图,一眼就看到它,也便来了。”
三个人来到积玉桥租下200平方米的仓库,买了台胶带机,生产用于包装的胶带。没有名气,没有关系,林坤云带着草帽、骑着自行车,一家家推销。与很多同行不多的是,林坤云一开始就把目标瞄准大企业,他心里清楚,搞定一家大的,就不愁没饭吃。
“不想买,就给他们免费试用,质量好再谈单子。”头一年,几乎每笔单子要跑个一二十次,最多的一笔是30多趟。一年之后,一分钱也没赚。林坤云把友谊包装厂从武昌迁到东西湖,租金由2000多元降到400元。同时,林坤云果断添了个新业务——生产纸箱包装。
创业艰辛难以忘怀。一次,林坤云的弟弟打算买个传呼机,买不买、买多少钱的,三个人整整商量了一夜。艰难维持到1998年嘎然好转,这一年,林坤云和一家大型台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随后,一笔笔大单子都飘来了。
林坤云感慨,生意人的故事其实最简单,讲诚信、肯吃苦,就能赚到钱。
让资金以最快速度运转
包装生意越做越大,林坤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他寻思着投资新的行业。
走在大街上,林坤云想到了漂泊,日本留学生涯历历在目。他在一家旅馆从事过实习,日本旅馆业的发达尤为深刻。“开个平价宾馆吧,前景大着呢。”没有多想,林坤云敲定了方向。
2000年秋天,林坤云在吴家山买了块地、盖起了一座宾馆,取名“华坤”,他希望自己的宾馆能闪耀中华。设施和服务按照三星级来打造,而价格与小型旅馆差不多。第一个宾馆运营3年,整出了一套“华坤模式”。
2003年7月,林坤云开始发力,第二家宾馆诞生。随后两年内,他快速复制成功模式,相继开出10家,员工达到600多人。其中,有6家宾馆拥有产权。
“开一个店,火一个店,很多人问我秘诀,我真还说不大清楚。除了价格、服务,选址也相当重要,我们走的是‘开发区’路线。新的开发园区一上马,我们的宾馆马上跟进。”说起秘诀,林坤云一脸坦诚。
不过,这个聪明的福清人对现金有着独到见解,“很多人用现金规模赚钱,实际上,速度也能赚钱。钱转得越快,利润会来得越快。所以一赚到钱,我就赶快投出去。”
现在,对林坤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开店”。(来源:楚天都市报)